云顶集团

【深度报道】双鸭山矿业公司:远方不远未来正来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云顶集团
发布时间:2022-11-01 10:15:46
【字体:




远方不远   未来正来

——写在双鸭山煤田开采百年之际

(一)

1922年,农历壬戌狗年,中华民国十一年。那一年看似离我们已经很远。

那一年,香港海员大罢工、中国被迫签订“九国公约”、埃及宣布独立;那一年,香港英军制造“沙田惨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墨索里尼法西斯分子抵达罗马;那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召开、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那一年,在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西南边缘一个叫做七星砬子的山沟沟里,有人开始探采露头煤,一个煤城的发展故事由此开篇。

在此后20多年岁月里,双鸭山煤田饱经侵华日军的盘剥、掠夺和洗劫等重重苦难。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双鸭山煤田回到了祖国怀抱,党和人民政府开始接收和恢复旧矿山。

1947年6月,一挂胶轮马车载着张恩璞、袁世安、段宝堃等首批创业者,历时三天来到双鸭山,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7月1日,双鸭山矿务局正式宣告成立。面对惨遭日寇破坏、到处疮痍满目的恶劣条件,创业者们在“自力更生,以矿养矿”的方针指引下,开始不畏艰辛的采光之旅。

1947年8月,双鸭山第一座矿井——原岭东煤矿“老三号”井恢复生产,当年全局生产原煤2.1万吨。

1947年12月,矿区铁路、输电、通讯线路得到恢复。

1948年末,全局共有7个坑口相继恢复生产,实现原煤产量18.3万吨,在当时“一吨原煤、一发炮弹”的历史时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矿山建设者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在异常艰苦条件下拓荒开路,探矿建井,相继建成了亚洲第一大洗煤厂双鸭山洗煤厂和岭西、岭东、七星、集贤等大型煤矿,产量规模达到400多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鸭山矿务局在改革的春风中实现大发展,相继建成双阳、新安、东保卫煤矿。从1985年至1989年间,煤炭产量以每年百万吨的幅度递增。1989年是双矿人引以为豪的一年,双鸭山矿务局比原计划提前1年跨入千万吨局行列,成为新中国第十八个千万吨局。

进入新世纪,双矿公司抢抓机遇,不断扩大产量规模,一举成为黑龙江煤炭保供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矿公司全体职工,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打造“数字双矿”、加速建成“百亿级企业”阔步前行。

(二)

1947年2月,第一名来到双鸭山煤田的共产党员朱鸿恩肯定不会想到,75年后,双鸭山矿业公司已经拥有6400多名党员;1947年6月,双鸭山矿务局成立中共双鸭山煤矿支部委员会时,第一任书记张恩璞也肯定不会想到,现在双鸭山矿业公司党委已拥有26个党委,17个党总支、317个党支部、420个党小组。

1947年7月,杨任甫、袁毅杰等一批领导干部陆续被派往矿山工作,到1948年4月,党员增至21人。到1948年10月,党支部改选时,矿山党员已增至55人,成立了5个党小组。

1948年11月,中共合江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双鸭山煤矿党总支委员会,原有的5个党小组均改为党支部。

1949年3月27日,双鸭山煤矿总支委在岭东矿马车队召开公开建党大会,有39名新党员在大会上进行了入党宣誓。这个宣誓不仅仅是一次入党的仪式,更标志着从此党组织正式从秘密状态转向公开,从此,党的建设在矿山蓬勃发展起来,党员队伍迅速壮大。

1949年4月,中共合江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双鸭山煤矿委员会”,并将合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双鸭山煤矿党委遂改受中共松江省委领导。1949年底,建有2个基层党总支,20个党支部,党员405名。

到了1952年5月1日,煤矿党委召开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党员人数已经增加到1100名。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双鸭山党组织的首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75人,列席代表56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人。从此,中共双鸭山煤矿委员会易名为“中共双鸭山矿区委员会”。

1953年7月26日到29日,召开了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建立了3个分党委和5个党总支及机电厂分党总支。矿区党员发展到1793人。到1956年5月矿区党委召开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时,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员数量迅速增加。

1956年5月25日双鸭山市成立后,实行政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当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将中共双鸭山矿区第三届委员会改为中共双鸭山市第一届委员会。

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一次政企分开,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重设双鸭山矿区党委。

在此后的发展嬗变中,矿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高举党旗、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带领矿区职工群众艰苦创业,奋勇争先。近年来,企业各级党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百年开采史中探寻经验启示,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基础,以打造“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队伍为主线,抓党建带队建,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引领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诗行。企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企业才能在发展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双矿人永远不会忘记,曾经两次我们站在攸关未来的十字路口,不断的追问路在何方。

90年代,双鸭山矿务局在全国煤炭行业总体低迷的形势下,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企业外部环境恶化、原煤产量下滑,生产经营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危困境地。

面对这始料不及的冲击和挑战,“变革、生存、发展”这一命题,以空前的压力催逼着双矿人必须在困境中做出历史性的抉择。

2001年1月,恰逢新世纪开年之初,双鸭山矿务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改制为双鸭山矿业云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此,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磨砺的双鸭山矿区,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从2001年到2003年,双矿公司紧紧抓住企业外部环境改善的有利时机,以实现“三个基本”目标起步,使煤炭产量以每年百万吨的水平恢复增长。2003年,再次跨入千万吨大型煤炭企业行列。这时,兴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荣二矿、东荣三矿,已在企业复兴的脚步中迅速成长崛起,成为了双矿云顶集团“高产高效”建设的主力矿井。

云顶集团组建后,在大云顶集团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双矿公司带领全体员工,着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煤炭事业实现了空前繁荣。

然而,无视行业发展规律的盲目扩张,最终必然导致煤炭供给侧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和煤炭产业的大起大落。单纯靠资源消耗和“一煤独大”的老路也注定要受市场风险的严峻考验。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煤炭企业再一次进入困难期。所不同的是,这次市场经济下的困境与90年代计划经济过渡期之下的困境相比,企业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甚至,很多人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煤炭企业还有未来吗?双矿还能度过这个严冬吗?

面对煤炭企业遇到的困境,国家、省市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等十余项政策,大力支持煤矿克难渡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更是从富余人员安置、煤炭销售、盘活企业非生产经营性资产、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各个方面,对云顶集团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也举全市之力,给分富余人员安置岗位、以社会保险补贴的形式,向双矿提供资金支持、利用以煤炭向粮油加工企业换取米、面、油、开展“两进一送”活动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职工摆脱困境。企业自身更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和智慧,挑战困境,果断推进生产管理、人事制度、经营体制等各项改革,上下一心,唱响克难渡困的同心曲。

双鸭浴火,涅槃重生。那是复杂坎坷的5年,同样是荡气回肠的5年。从困境中走出的人们,深刻理解了职工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的意义,也因而更加热爱企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

站在新时代的窗口,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倍加感到,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矿区的发展,就没有矿区职工群众的幸福生活。自煤矿党支部成立以来,矿区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万鹏、张恩璞、宋继武、尹坤、穆淑贤、丁兆和、高翠芳、赵光吾等一大批先进党员,党组织领导矿山人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尤其是近年来,公司党委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安全发展不动摇。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干部第一政绩,是职工的第一福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安全都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必须牢记“六零”理念,增强“红线”意识,保持“底线”思维,持续推进“三位一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井上下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开辟扩大“绿色解放区”,为全体职工创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作业环境。

——必须持续深化改革不动摇。改革是解决企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未来一个时期企业发展的最大红利蕴含在改革之中。必须按照省党代会“持续深化龙煤、农垦、森工‘三大云顶集团’改革”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压茬推进三项制度、“五自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企业各项改革任务按期完成。

——必须坚持管理创新不动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转变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作为老牌煤炭企业,要努力突破在生产、用工、工资以及干部管理等重点方面的固有思维,摒弃落后的管理方式方法,围绕提升依法治企、合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防范经营风险,摆活销售龙头,推动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必须坚持科技兴企不动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煤炭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把煤矿“四化”建设作为构建和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十二个智能化子系统”,打造“十大科技研发配套基地”,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和装备,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做强主业不动摇。充分把握省党代会提出“释放煤炭资源优质产能”的政策窗口期,坚持“稳产就是高产”,坚定不移走“安全高效”发展之路。持续加快矿井技术改造和新井建设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持续抓好重点队组建设、掘进接续和正规化生产,确保正规循环率、设备开机率、工程精品率“三个百分之百”,切实发挥企业在全省煤炭保供“压舱石”和能源开发“主力军”作用。

——必须坚持加快转型不动摇。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严重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煤炭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企业就会感冒发烧,甚至大病一场。对于这些,双矿人有亲身的感受,更有刻骨铭心的教训。必须紧扣国家“双碳”目标,积极投身“绿色龙江”建设,着力打造“八大非煤产业板块”,在全力舞活做强做大煤炭主业“龙头”基础上,以良好的非煤发展成效摆好矿井发展“龙尾”,通过煤与非煤协同共进,着力推动企业稳健有序、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强基固本不动摇。职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克难制胜的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强军兴军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这一论述,对企业同样适用。必须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倾力打造“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化”队伍,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执行意识、团队意识,淬炼听从指挥、纪律严明、依规做事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发展强基固本,培元蓄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职工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必须秉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职工谋幸福作为最高目标,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切实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不遗余力增加职工收入、保障职工利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广大职工在百里矿区过上高品质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双鸭山煤田百年奋斗过程,每个人都要深刻思考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继续成功就要用“四化”引航。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时代。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奋力谱写新时代数字双矿建设新篇章的目标,2022年也因此成为数字化建设的“双矿元年”

“四化”引航,就要全面落实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部署,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龙江”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云顶集团总体安排,以“数字双矿”建设为引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机械化方面。重点推进采掘综合机械化,引进TBM盾构机,推广应用极薄煤层采煤机、大功率煤岩采煤机、整铸型刮板机、硬岩综掘机、钻装钻锚一体机等先进装备。在自动化方面。重点推进无人值守,加快主煤流运输、辅助运输等项目建设。在信息化方面。重点建立健全煤矿生产运行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服务网络,继续完善煤矿“十二个智能化子系统”,确保各单元子系统信息融合共享,全力打造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在智能化方面。以打造“数字化矿山”为导向,持续推进智能矿井建设,全力提升掘进综合机械化程度。

——继续成功就要用安全护航。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两个至上”,守住“底线”“红线”,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用安全护航企业发展。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和《龙煤双鸭山公司严重违章行为涉法风险提示》,落实理念、管理、装备、素质、系统“五并重”要求,健全目标、责任、落实、考核、问责“五大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起层层负责、人人担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围绕“六零”安全生产目标,充分发挥“三结合”研究工作室和“十大科技研发配套基地”作用,优化“三大设计”实现精准治灾、绿色开采,扩大安全生产“绿色解放区”。

全面落实“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强生产作业现场、设备运转环境、岗位操作标准化,不断提高设备开机率、正规循环率、工程精品率,坚持月份检查验收、季度现场会推进,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全面深化职工“五自管理”,逐级落实管理和执行两大主体责任,突出抓好“一员两长”,打造平安采场,确保“人、机、环”高度和谐、互相包容、互不伤害。

——继续成功就要用管理续航。持续推动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带队,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参与的技术经济一体化工作,推进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持续推动由总会计师牵头,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考核评价市场化运行工作,坚持季度评比通报、兑现奖罚,推动内部市场化管理达标升级。

坚持合规、内控、风控并重原则,深入开展法律事务巡察审计,强化企业法治建设,提升管理成效,用管理续航企业发展。

严格执行“包机制”,全面实行以维护保养替代检修,把设备维检费用下放到五级市场,激发职工主动维护设备、用心操作设备积极性,提高设备开机率,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完善市场化用工机制,用好招工、留用和定向委培等政策办法,补充采掘一线及“四化”岗位人员;完善差异化分配机制,严抓小班及后配套人员“日工资收入”,实现班清班结。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五自经营”、“职业经理人”试点和“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聚焦“机制转换”持续发力,推动改革攻坚上台阶。

——继续成功就要用转型导航。深入推进采煤沉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恢复矿区生态。突出“八大板块”促转型,加速推进非煤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井建设及老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施工建设。实施新能源动力机车改造,引领内燃机车更型换代,提升“大动脉”运输生产能力。引进应用设备智能操控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矿井水“脱水分离”智能装备,推进压风机、瓦斯发电机、有源热泵余热替代项目建设,打造更多“绿色矿山企业”。

扩大机械设备制造再制造、智能装备生产规模。持续提高房产物业管理质量,创新房产维修、保洁绿化发展服务范畴;加快供热供水系统自动化改造,实现换热站、泵房、水源井、加热室等岗位无人值守。扩大经济作物、鲜活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龙双”绿色生态品牌。

——继续成功就要用党建领航。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基础,以打造“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队伍为主线,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用高质量的党建领航企业发展。结合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势,深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理论武装、意识形态等工作,保证职工思想统一,凝心聚力。把建井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大力构建双矿特色文化,用高尚的精神、优秀的文化教育人、鼓舞人。紧扣打造“十大科技研发配套基地”完善“十二个智能化子系统”等大事要事,着力培育特色党建品牌。大兴学习、研究、落实之风,深入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做好导师带徒、“职工评价”工作,加强“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建设,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四责同落”、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不遗余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持续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矿区环境、关心职工冷暖,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远方不远,未来正来。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我们惟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干群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继续在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