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

【煤矿智能化建设】双鸭山矿业公司:数字赋能发展点亮“煤”好未来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云顶集团
发布时间:2022-05-21 17:27:01
【字体:


数字赋能发展 点亮“煤”好未来


——双鸭山矿业公司智慧矿山建设成果展示

2017年,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一矿建成东北三省首个智能开采工作面……

从此,双鸭山矿业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势头迅猛,不可阻挡。

生产矿井完成千兆升级至万兆网络升级;建成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全国东保卫矿井下应用wifi6无线网络系统;东荣三矿地面选煤厂建成智能选矸系统;全公司建成首个半煤岩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截至2021年,6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同时生产。今年4月16日,“龙盾一号”井下盾构机组装完成,并按时进行试生产。

这是双鸭山矿业公司面对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大力推进四化建设的重大成果。智慧矿山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

如今,双鸭山矿业公司全力赋能数字发展,向打造“数字双矿”迈出坚实的步伐。


抢占“智”高点 解放生产力

近年来,双矿公司生产矿井由9个减少到7个,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加之煤矿采深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灾害不断显现,地质构造越来越复杂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增多,可持续发展如何破题?

双矿公司按照云顶集团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在智能化建设上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截至目前,全公司有6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入使用,煤炭生产能力占占全公司60%。

2021年7月,获得多项全国第一的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在双矿公司双阳矿投入试生产并获得成功,不仅破解了龙煤双鸭山公司产品单一、御“寒”能力不足的顽疾,打通了制约极薄煤层机械化生产的最后一个堵点,标志着龙煤双鸭山公司全面进入了综采时代。东荣三矿应用半煤岩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实现了远程操控、工作面无人、一个小班最多只需6人、月进同比提高90米,有力地破解了掘进队组少、人员少制约掘进生产的难题。如今,双矿公司东荣一矿、东荣二矿、东保卫矿等煤矿已推广应用了智能掘进工作面。

……

在双矿公司,智能化采掘系统不只是智能化建设的唯一亮点,井下机器人、智能选矸系统、皮带集控、无人值守等智能化项目都是智能化建设中的闪光点,万点星光汇集在一起,照亮着双矿公司“四化”建设之路,也为企业占领“智”高点,适应时代变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铺就信息“高速路 ” 联通“数字”矿山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把煤矿安全生产纳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范围,不仅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更是保证煤矿企业实现生产现代化和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如何建设信息化,双矿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1年初,双矿公司各矿实现了网络由千兆升级至万兆成功过渡,为煤矿智能化建设铺就了一条可靠的“高速公路”,实现各煤矿传输网络具备环形或双环形网络拓扑结构及冗余功能,有力地助推了信息化建设,也为打造“数字双矿”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度系统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矿公司高度重视调度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搭建好的高速公路上,全面推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双矿公司还建成了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这是煤炭生产的高度集成的新“大脑”,集生产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协调控制、地理信息、操作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及管理于一体,实现生产过程中各单元子系统的实时全方位监测,实现了生产与经营服务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向数字管理迈出了重要一大步。

双矿公司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建设,实现了煤矿统一的移动终端信息发布平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根据不同权限为相关人员提供安全监测、人员定位、安全隐患、预测预警、工业视频、报表管理、调度信息、协同办公、电子邮件、电子传真、生产流程状态、会议通知等实时信息,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全面、实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内部的生产运行状况,为管理层及时指挥生产、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高速公路,为打造“数字双矿”建设了极速快车道。


紧跟数字潮流 塑造美好前景

当今社会,数字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方向,不与时俱进,就意味着落后,就会被市场淘汰。2022年,双矿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打造“数字双矿”目标。

为此,双矿公司积极规划发展建设路径,一张蓝图已经绘成。

今年,双矿公司将继续加大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对重点项目进行联合攻关;进一步推进采掘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步伐;推进智能化钻装锚一体机、钻装一体机、盾构机应用;到年底,所有生产矿井主提升钢带机、井下主运系统皮带机、井下变电所、主排水泵、压风机等辅助系统智能化无人值守率达到100%,提升绞车智能化无人值守率达到60%以上,同时,全面推广5G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

数字赋能发展,点亮“煤”好未来。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前进方向。打造“数字双矿”,双鸭山矿业公司正扬起风帆,踏浪远航,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东荣一矿:智能化引领矿山新变化

“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成现实了。”

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一矿职工一致称赞智能化带来的新变化。

全云顶集团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在这里安家落户,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为全矿安全高效争光添彩。智能化设备不仅在“两效”上立新功,也为双矿公司乃至全云顶集团其他煤矿智能化建设立标、打样。

工人坐在集控中心,只需轻轻按下启动按钮,工作面的系统设备就依次开启,随后,人工启动采煤机进行割煤,液压支架自动移架、推溜和升架,自动完成工作面跟机作业。整个工作面只有值守的两名机组司机、1名架线巡视工,其他人在距离掌子面100多米的集控中心监控、操作。这对习惯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干部职工来讲,不仅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他们梦想的事。

自从智能化综采系统投入应用后,工作面产量、效率、效益前后差比非常明显,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也实现由过去的“苦、累、险”向安全、可靠转变,大大缩减了队伍人数,由原来的97人减至30人,工作面回采率不断提升,工作面单产水平几乎翻一番,劳动强度明显下降,让职工工作起来更省力,远程操控,安全性大大增强。2021年,这个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原煤产量达到129万吨,发挥了生产主力军作用,也为双矿公司胜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干了快一辈子的掘进了,没想到现在能这么轻松,不用划线、打眼、放炮,设备运行时工作面没有人,我们只负责打锚杆支护,收入还增加了,真的感受到了智能化的力量啊!”综掘队职工郭仁庆说。

“如今,在井下操作室内,只需按下按键,就可远程一键启动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掘进机和运输皮带,还可以时时看到工作面工作状态、掘进机截割出货。”这个矿综掘队队长刘兵面对眼前的变化感慨颇多。

去年7月,智能化综掘工作面又落户东荣一矿,给掘进生产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人均工效由过去的0.4左右,最高上升到0.66;工程质量明显提升;坐在操作间就能操作设备,工作面实现无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全指数显著提高,队组人员有效精简至每小班6人,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智能化生产,让东荣一矿有了新面貌,“煤黑子”真正变成了“煤亮子”。

 



东荣二矿:“集”成效率 “控”治安全

伴着隆隆的声响,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一条采煤工作面皮带满载着乌金笔直地向着巷道一端延伸。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在生产班正值出煤高峰期,这条皮带头部却空无一人。

近年来,这个矿针对皮带运输用人多、效率低、耗电大等制约生产成本的突出问题,自主研制了井下皮带集控装置,在云顶集团内率先对井下皮带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升级改造,为运输皮带安上显示器,使用视频监控和远程操作,皮带设备运行有了“眼睛”和“耳朵”,具有一键自动化启停,实现了顺煤流自动开机,1人就可操控多台皮带,还能通过电子屏幕实时监控皮带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可及时汇报并停机处理。

“原来,一台皮带就需要1名皮带机司机,现在1人就可操控多条皮带,效率提高了不说,安全运行系数也大幅提升。”该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刘宝琦说。

皮带机集控,“集”出了效率,“控”住了安全。截至目前,该矿在用的系统皮带10条,总长度9700余米,单台最长1500米,现已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井下主运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一键自动化启停、选择性启停,此项改造共减少岗位工27人,每年节约电费近200万元,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面对成绩,他们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又把触角延伸到工作面,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安装9套就地运输集控装置,分别控制19条采、掘工作面出货皮带和2个系统煤仓,就地集控装置已经和采掘工作面回撤搬家融为一套流程,队组到哪,集控就安装到哪,此项改造共减少采、掘工作面岗位工人22人,每月可节省人工工资8.8万元。 

皮带集控实现了减人提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他们借助打造智能化建设为契机,重点瞄准了重点区域的无人值守,坚决走科技兴企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在无人值守方面走在了全云顶集团前列。

“无论井上井下,无人值守不再是新鲜事。”机电副矿长王建军说。

排水自动化系统完成了智能化改造,能根据水位高低、躲峰时间、转换开泵、最大负荷控制、水位变化速度等情况,实现智能开停泵,做到了智能化闭环控制,实现无人值守,每年节约电费约233万元。

井上下7个变电硐室;压风机控制系统,还能据风压大小,自动调节风量,每年节约电费约83万元;主扇全部全部进入自动化平台操控,数据设备出现故障就自动报警,都实现了无人值守。

地面同样充满“高科技”,实现无人值守。机电区选煤车间所有设备在调度室都能实现远程一键启停;矸石山绞车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行,翻矸工在滚笼处通过信号控制绞车的运行,一人就完成翻矸任务,减少岗位司机6人。

走智能化道路,不仅仅带来的是“两效”的提高,更是为企业发展规划出了美好蓝图。只有与时俱进,方能勇立潮头。东荣二矿以推进智能化为路径,引领矿井迈向数字化,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东荣三矿:“启航”盾构机 掘进加速度

“咱们矿使用的盾构机安装完了,马上就试生产了”“有了盾构机咱们以后的工作条件就更好了,干活也更省力了”“咱们三矿的未来更光明了”……

随着矿井的开采,近年来,制约东荣三矿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掘进速度慢,引入盾构机,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今年3月20日, “龙盾一号”盾构机入驻东荣三矿改扩建皮带运输大巷工程现场。它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巷道成型好、进米效率高、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和优势,是集掘进、支护、出渣、除尘、通风、导向、远程故障诊断等多项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硬岩巷道全断面掘进设备。这个高科技的家伙出现在煤矿井下现场,一时间成为热点大新闻,被《中国煤炭报》、《黑龙江日报》、龙江国资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安装,“龙盾一号”在东荣三矿改扩建项目井下安装完成试生产。这台盾构机配备了4台多自由度旋转式液压锚杆钻机、自动除尘系统、自动化水处理系统,具备自动出渣功能,连续皮带机配备变频自动张紧装置,配备自动注脂系统、智能导向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和智能预警系统。

“龙盾一号”的使用,将大幅提升掘进效率,实现安全、高效、环保岩巷掘进施工,实现煤矿生产的集约化、自动化与信息化,全面提升煤矿掘进技术水平,必将为“数字双矿”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化系统插翅膀 智能化装备显神通

——东保卫矿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小记

“报告,综采一队三采区41层-690右面智能化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4.43 立方米每吨,配风量1080 立方米每分……”瓦检员窦旭友正通过手机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在准备开会的东保卫矿通风副矿长张文选进行通话。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东保卫矿严格按照示范矿建设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以智能化建设为路径,稳步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


搭建信息“高速路”  系统协作更高效

信息化是智能化示范矿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答好这张试卷是智能化示范矿建设的关键。

“我们矿本着简单适用、易于掌握、先进灵活的原则,以最小的投入优化整合现有的资源,全力推进信息智能化建设。”东保卫矿矿长王世芳说。

“用互联网、大数据、WiFi6通讯等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各大系统深度融合,让系统之间连接更加快速、高效。”东保卫矿机电副矿长赵玉平很自豪地说。

为此,东保卫矿构建了WiFi6+万兆工业以太环网的“双网融合”网络架构,实现无线信号井下全覆盖,为数据资源集成融合、智能分析及可视化管控,架起一条‘高速公路’。

“有了信息高速链接,生产指挥、安全监控等各系统平台都集成到智能化管控平台上。这个平台,可对生产各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预警报警,极大提高了管理针对性和决策科学性。”东保卫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孙海说。


推进装备升级  效率效益攀升

按照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东保卫矿积极引入国内先进技术和配套装备,在千尺井下,大打采掘装备升级战,全力推进采掘生产智能化。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具有远程控制,自动跟机移架、端头自动化截割、一键启停等功能,实现了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智能化生产新模式。工作面用工减少53%,单产提高87%,回采工效提高149%。”东保卫矿综采队队长李占君说。

“综掘机能远程操控,工作面无人值守,不用划线、打眼、装药、放炮每班减少5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安全性大大提升的同时,月进尺同炮采进尺数提高近一倍。”东保卫矿掘进805队队长崔海峰说。

“智能化给采掘生产巨大的变化,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生产的认知,能赶上这个时代真幸福。”职工们纷纷说。


新科技赋能 机电辅助智能化

在智能化示范矿建设中,东保卫矿围绕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高效化”、机电装备“远程化地面化”、灾害预警系统“动态化实时化”目标,全力推进机电辅助系统智能化。

“我们应用了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矿压实时监测系统、微震系统等全国先进的监测设备,通过对各项数据精准分析,指导治灾工作,有力地提升了治灾精度、力度和准度。”安全监察处处长史福奎说。

机电系统智能化实现了重点区域、关键岗位远程控制、无人值守,井下供配电系统实现无人值守,井下9条主运皮带机全部实现远程集控、无人值守,仅皮带集控一项每月就节约电费7万元左右。

“我们矿安装了智能架空乘人系统后,可实现监测语音联络、自动启停、在线监测脱绳保护等功能,让入井职工更安全、省力地到达工作地点。”机电副矿长赵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