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

【安全论坛】孙义山:切实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到位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云顶集团
发布时间:2021-12-03 07:03:50
【字体:




切实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到位

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矿长 孙义山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龙湖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双重预防机制重要意义

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2021年9月1日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首次纳入了法律规定,已上升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对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把保护矿工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政治需要;二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需要;三是最大程度上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的需要;四是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责任主体落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五是是推进煤矿全员树立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规范安全行为的需要;六加快建设本质安全的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的内在需要。

二、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双重预防机制核心内容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将目前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和深化,从根本上实现事故的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学习领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应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防风险。风险分级管控是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煤矿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煤矿生产重大危险源。建立完善“四账、四制、一图、一栏、一卡”,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二是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也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三、抓好贯彻,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到位

煤矿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领导重视是前提,责任落实是核心,教育培训是基础,综合治理是途径,长效机制是方向。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1、强化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各层级人员工作职责,指导规范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建立完善矿长、系统分管领导安全风险定期检查分析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1+4”工作模式,“5+2”风险管控工作流程,全面开展覆盖全矿井生产区域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机、环、管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完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上报、整治、销号等各环节工作责任及管理措施,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覆盖部门,并一直延伸到班组和岗位,规范完善的双重预防机制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体系。

2、强化风险研判。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宜生产实际需要,在预防与管控风险上狠下功夫。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覆盖全矿各系统的安全风险排查,认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重点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由分管业务科室,进行分类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由高到低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分险4级。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3、强化分级管理。要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明确管控层级(矿、井区、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实行“三定一评”,对预判出来的问题和风险点定方向、定责任、定机制。矿长每月组织召开矿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及管控效果分析会,及时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同时综合运用龙煤云平台,通过信息手段促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强化隐患分级治理。凡属于《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规定的15类87项隐患,由矿长负责按照“五落实”要求整改。一般隐患按照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和整改期限,分为A、B、C、D级,按照分管副矿长、业务科室、区队、班组四个层级进行分级治理。

4、强化警示告知。在井口门和采掘工作面醒目地点设立公告栏,公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和重大隐患,让每名职工都了解作业地点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岗位工种编制风险告知卡,明确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提醒职工及时掌握本区域风险管理状态和重大隐患治理进展,提升岗位工人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强化教育培训。一要强化年度和专项辨识培训。年度辨识前对参加辨识评估人员开展不少于4学时的专业技术培训。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后,组织全员对风险清单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不少于2学时的培训学习。二要强化岗位培训。组织全员学习岗位危险源描述和风险预控知识,让职工熟悉工作区域及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三要强化岗位告知。落实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道工序中风险管控措施,使作业人员清楚作业范围内可能存在的“人机环管”等方面风险、管控标准和管控措施。

6、强化联动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把两者作为防范和遏制事故的有机统一体,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一体化推进和提升,统筹考虑现有工作基础,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有机衔接。

7、强化持续改进。要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防范和遏制事故能力出发,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现场落实、监督检查、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自查,并结合上级部门检查问题等进行定期的自评,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和提升,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8、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风险辨识不到位、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到位、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落实迟缓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