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矿史 展形象 向建党百年献礼】云顶集团煤矿开发建设史讲述(第二十七期)
发扬优良传统 战胜一切困难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访共产党员、原新发煤矿组织部长张国刚
李世江
新发煤矿从建设之初百废待兴到如今蓬勃发展,24年间,在党的领导下,新发煤矿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张国刚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深有感触的说:当初,这个接手时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队伍,在物资极度短缺,投资缺口近2亿元,单采区,单采面,年产不足20万吨、进尺不足5000米,现金回款率只有28.4%的煤矿,外部欠款,内部欠薪。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时任矿长卢宝顺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长期吃住在矿,克服“吃凉饭、喝生水、睡地铺、压工资”等重重困难,与极复杂自然条件开启了抗争之路。
当时新发矿的井下自然条件仅够可以开采的下限。“三下开采”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加剧了开采难度。在32平方公里的地块里,平均每个采煤工作面要过2.5个断层,最小储量仅有0.6万吨,最薄煤层仅有0.5米,这让新发人饱尝了搬家跳面的艰辛,近10年采煤搬家超过300次。困难还远不止这些——随着采深增加,个别采面倾角高达41度,在这样的工作面垂直站立,不弯腰便可触到眼前的底板。大家对这些困难都毫不畏惧!淋水大,就用矿工帽当伞;煤层矮,就用双膝作足;地块小,就多搬几次家;断层多,就多跳几次面。面对困难,咱们新发人没有逃避,在铁石相击中锤炼了坚韧的品质和顽强的作风,考验着新发人的智慧和勇气。
记得2006年8月的水患,我今天想起来都让人心有余悸,井下涌水量24小时内骤增500立方米,矿井随时面临淹井威胁。在穆棱河南岸,新发矿抗洪现场。有一个人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跳入水中,河水瞬间漫到胸口,他是魏传忠,时任新发矿矿长,身先士卒带领机关干部和员工日夜奋战在井下抗洪第一线,一天不吃饭、两天不睡觉、三天不升井。三天时间砌防水墙十道,码砂石料百方,架排水管千米,顺利度过了危险期。新发人的集体意志也随着洪水的增长而高度凝结,浓缩为新发矿特有的抗洪精神。
追寻着企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张国刚感慨到:灯光下、图纸前,殚精竭虑,谋划未来的身影。24年弹指一挥间,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图纸上添了一笔又一笔,发展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蓝图上两翼延伸的射线,像张开的翅膀,见证着新发矿的腾飞。岩层的夹缝中,留下了太多挥汗如雨的画面;笔直的巷道内还回响着矿工的号子声。新发人用智慧和汗水堆起的数字徐徐跳动,由20万吨、30万吨、40万吨……发展成为年产过百万吨的中型矿井,掘进进尺从年5000米到突破22000米,员工工资翻了近10番,这些变化诠释了新发人的精神向往,一步一个台阶,每个台阶都踏下了坚实的脚印。
如今的企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矿工的收入逐年提高,幸福指数日益攀升!谈到员工现在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哪些改变时,张国刚激动的说:多年来,咱们新发矿始终秉承着“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员工身上。从最基础的“两堂一舍”改起,从保证员工每天能洗上热水澡,穿上干爽的工作服,吃上可口的饭菜做起。朴实的出发点,却开创了多项同行业的先河。员工每人两个更衣箱,三套工作服每天换洗,入井携带班中餐,升井喝鲜奶,免费理发理疗……处处彰显惠民的力度和决心。
当我再次提起新发精神是什么时?他面容严肃,斩钉截铁地回答,是面对地铺加草席、馒头加咸菜的乐观与豪迈;是“在石头缝中挖出个百万吨矿井”的坚韧与顽强;是敢把困难踩在脚下的从容与坚定。新发精神,在汗水打湿的乌金上闪耀,在每名新发人的血液中流淌,在代代赓续的接力棒上传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