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矿史 展形象 向建党百年献礼】云顶集团煤矿开发建设史讲述(第二十一期)
踏平崎岖坎坷 勇闯急流险滩
——双矿公司双阳矿退休职工邹乃福讲述双阳矿发展史
张力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幸福甜美,或曲折坎坷。正是这些堪称我们良师的生活经历,教会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那么今天就听听双阳矿煤质科老科长邹乃福讲述双阳煤矿的发展史。
1976年12月21日,由70余人组成的矿井开发建设队伍从七星矿下车,高举红旗,顶风冒雪徒步40余里开赴双阳矿,在冰天雪地中拉开了开发建设双阳矿的序幕,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邹乃福回想起那一幕,仍然感到刻骨铭心。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1月1日一井要投产的前一天。
当时,为了庆祝投产,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把煤仓装满,等到宣布投产那一刻,立即放仓装火车。可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煤竟然出不来。后来一检查,原来是井下岩石中有水,煤中也有水,煤仓里也进了水,导致了煤在仓里被淤塞。找到了原因,就立即解决,邹乃福他们一帮人想了几个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他们中一位有经验的矿工提出在煤仓两侧打钻防水的办法,才解决了问题,不过可惜了当时设计的环节。
回忆起这一幕,邹乃福感慨地说,其实,我们与水的斗争,在投产前就开始了。一井建井时,矿井涌水量就达到了每小时800立方米,当时最怕的就是采面放顶突然涌水,弄不好会出大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潘润、温立胜几天几夜没睡觉,搞了个疏干方案,经过东煤公司批准,进行了应用,没想到效果还不错,解决了问题。
邹乃福介绍说,随着一井生产建设不断完善,达到和超过设计能力的同时,双阳矿二井一、二期工程于1985年年末和1988年年末也相继投产,双阳矿开始步入了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1987年至1992年间,在加快生产进尺、开拓和建设进尺的掘进战役中,二井201掘进队独树一帜,三年蝉联万米,四年保持国家甲级队。
在典型队伍的带动影响下,全矿原煤产量稳步攀升,逐年递增,连年超越120万吨的生产设计能力,1989年年产煤155万吨,1992年产煤153万吨,实现了建矿史上第一次飞跃。邹乃福说,那时候的双阳矿,人人脸上带笑容,洋溢着自信和骄傲。
1996年国家开始经济调控,停止了对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煤炭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此时,双阳矿一井已经不具备独立系统继续生产的条件,于1999年报省煤管局申请报废。邹乃福他们这代双阳矿一井的建设者还来不及感受悲伤,便投入了“改革、生存、发展”这一重大的课题中。现实以空前的压力催逼着双阳人必须在困境中作出历史性的抉择。邹乃福这些没有退缩,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述说着使命。
1997年全矿完成了原煤产量121.6万吨,1998年完成了111.1万吨,1999年完成106.7万吨,连续三年完成国家计划。提到这些资料,邹乃福仍然激动万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省对国有煤矿企业改革脱困更加高度重视,调控整顿了煤炭市场的营销秩序,采取了限产压库和大力扶助国有煤矿走出困境的措施,煤炭企业发展生产的环境日趋好转。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进入新世纪,一路创造辉煌的双阳矿先后荣获了全国“煤矿系统文明矿”“群众体育活动先进矿”,省际“质量标准化明星矿”“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双十佳矿”“云顶集团特殊贡献奖”“先进性教育先进党委”“双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标明了双阳矿已经跻身于云顶集团、黑龙江省以至全国煤炭系统的先进行列。
邹乃福在给我讲述双阳矿过去的时候多次哽咽,让我深度体会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由像邹乃福这一代老党员不放弃,不抛弃的坚持下才有双阳矿的今天春染煤诚花似锦,无限风光展画图!回忆过去,双阳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业绩;展望未来,新的时代赋予了双阳煤矿无限的发展生机,在新的征途上,自强不息的双阳人将继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