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矿业公司,这座具有102年开采史和74年建企史、被誉为东北“工业粮仓”的国家大型煤炭企业,一路高歌,一路辉煌,迎来了新中国七十华诞 。
百余年波澜壮阔、风雨征程中,鹤矿人始终秉承“进取、实干、奉献”的精神,以忘我的劳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华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接管的第一个城市——鹤岗;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列支前军用煤车在鹤岗局出发;
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在这里诞生、中国医科大学在这里壮大起步;
新中国第一对现代化竖井——新一煤矿在这里矗立;
“一五”期间,中国第一大井工矿——兴安煤矿在这里傲视群雄;
共和国第一位由矿工成长为部长的于洪恩曾在这里工作、“大战红五月”的口号在这里叫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赞歌在这里创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鹤矿人用特有的方式,见证了国家煤炭产业的发展变化;鹤岗矿业公司前进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共和国煤炭发展的史册上。
时值新中国七十华诞,让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的长卷,再一次体味鹤矿人进取、实干、奉献精神!
鹤岗矿区东山竖井(又称新一竖井)第一车煤。
鹤岗矿区东山竖井(又称新一竖井)交工,图为专家留影留念。
抗争与新生
1914年,居住在鹿迹山屯的猎户曹凤阳,在石头河西岸掘地见煤,当曹凤阳手捧着乌黑发亮的“炭”兴冲冲地放在鹤立岗测地委员沈松年的案头时,鹤岗煤矿从此拉开了百年开发的历史序幕。
1917年沈松年向黑龙江政府呈请开矿执照,并与孙丙午等人招股集资,筹建兴华煤矿公司。1918年11月,鹤岗煤田正式以土法开采,并注册定名为“黑龙江省汤原县商办兴华煤矿有限公司”。1920年1月1日,商办兴华煤矿公司改为官商合办,称鹤岗煤矿公司。
1926年11月,鹤岗煤矿至莲江口铁路建成通车,全长55.6公里。次年1月1日,鹤岗铁路开始客运,矿山至莲江口每日往返一次。
1930年,张学良将军投资60万元,购置船舶,提高松花江上的运输能力。次年6月,在哈尔滨召开的鹤岗煤矿公司股东大会上,张学良夫人于凤至被选为董事。这时鹤岗煤矿公司的股金已增至300万元,煤炭生产呈现发达景象。
1932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领矿山,鹤岗沦陷于日寇魔掌。1932年12月伪满洲国实业部宣布接管鹤岗煤矿公司,并以“逆产”之名没收了张学良、吴俊陞、马占山等人在该矿投入的股金。1934年5月,成立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将所没收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满炭”。从此,鹤岗煤矿公司改称鹤岗炭矿。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战争需要,采取“以人换煤”的野蛮开采政策,13年间共掠夺煤炭1400万吨,平均每采出1000吨煤就有4名矿工死亡。
在此期间,工人劳动强度极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事故频发,矿工过着非人的生活。矫正院、刑务署、宪兵队等各种法西斯机构在矿山肆意横行,对矿工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被劳累致死的、因病因事故致死的不计其数,东山“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见证。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百里矿山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1945年12月1日这个每一名鹤矿人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宣告了一个企业,一个属于国家、属于劳苦大众自己的企业诞生了。当时年仅23岁的王其清,怀揣着“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任命他为“鹤岗矿务局局长”兼矿井大队队长的委任状,由佳木斯只身来到鹤岗,开始了建企创业的征程。
鹤岗矿务局的成立标志着鹤岗矿区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广大矿工从此结束了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历史,开始为支援中国革命多出煤炭,迸发出旺盛的斗志。
1947年为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矿山人忘我工作。特别是,大战红五月的光荣传统,就是从那时起,成为矿区生产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局“红五月劳动生产大竞赛”动员大会上,矿工孙好清代表南山矿挑战:“谁要能夺走大红旗,我孙好清一步一个头磕着给他送去”。兴山矿矿工崔瑞台应战道:“你们的红旗就是洋灰灌的,我们也要拔过来”。就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在这之前,全局最高日产不过3000多吨,而在红五月里,仅兴山一个矿最高日产就突破了3400吨。
鹤岗矿务局因贡献突出,受到东北铁路总局党委“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军用煤无缺、有功焉”的专电嘉奖。
1947年初夏,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人民音乐家马可先生从延安鲁艺随东北局派遣的慰问团来到东北,筹建东北鲁迅文艺工作团。1949年,马可一起来到鹤岗原中央机械制造厂体验生活,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收到工人师傅火热劳动场面的感染,创作出这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1947年为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鹤岗矿务局因贡献突出,受到东北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军用煤无缺、有功焉”的专电嘉奖。
恢复与建设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广大矿工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开始投入到大发展、大建设的洪流中。
1955年9月20日,经过5年的施工建设,由原苏联列宁格勒矿井设计院设计,鹤岗矿务局建井工程处施工,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东山竖井正式移交生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对现代化大型竖井,因此被国家煤炭部命名为“新一煤矿”。随后,兴安竖井、兴安选煤厂相继投产。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鹤岗矿务局已拥有兴山、东山、南山、新一、兴安和大陆6个煤矿,煤炭生产初具规模。
规模上来了,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便成为当时一项重点工作,以在提高掘进速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药壶式掏槽钎子”为代表的技术改造、小改小革对煤炭生产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正是因为这个发明,李庆萱被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授予一等红旗奖章,此后又成为蜚声全国的劳动模范。
然而,企业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发展一样,并非一帆风顺。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那场席卷全国的十年浩劫,给矿区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革”后期全局煤炭产量一直在六、七百万吨徘徊。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在矿井建设、采煤工艺、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均创出了不少骄人的业绩。
南山选煤厂经过4年研究和反复试验,试制成功了喷射式旋流浮选机,其成果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七次国际选煤会议上得到各国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并受到局科技大会的表彰。煤矿建设工程处,在峻德竖井施工过程中,遇到了45米厚的流沙层,他们创造的“帷幕凿井法”,在墨西哥国际会议上交流了经验,并为我国竖井建设过流沙闯出了一条新路。1975年5月,第一套英国综采设备落户南山矿903工作面,矿务局应用机械化生产实现了零的突破。
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鹤岗矿区兴安煤矿。
建国初期苏联援建兴安台选煤厂。
1949年12月20日,东北煤矿管理局通令嘉奖鹤岗矿务局李庆萱发明了药壶式掏槽钎子,并发给东北币1500万元(东北币)。同时,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授予李庆萱一等红旗奖章1枚。
1950年9月,鹤岗矿区东山竖井破土动工。
1950年9月20日,由前苏联煤炭工业部矿井设计总局主持,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的鹤岗东山竖井正式破土动工,历时5年,矿井正式建成并移交投产。由于东山竖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的第一个竖井,因此被国家煤炭部命名为“新一煤矿”。图为投产后发出第一车煤。
1955年,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陈郁为鹤岗矿区东山竖井投产题词。
1955年9月20日鹤岗矿区东山竖井(又称新一竖井)移交生产。
1975年煤矿建设工程处创建了“帷幕凿井法”。
攀登与辉煌
1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的矿山,吹响了奋进的号角,鹤岗矿区在春之声的优美旋律中,吐绿发芽,我们的企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于洪恩,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时任鹤岗矿务局党委书记,他遍访矿区搞调研,审时度势定大计,班子上下统一思想,确定了鹤岗矿务局挖潜改造十年规划。从此,矿区走上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挖潜、革新、改造之路。
压抑了许久的人们,开始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搏击潮头,劈波斩浪。
煤建处02号掘进队,在矿井改扩建工程中,与时间赛跑,与岩石较劲儿,创出全岩单轨大巷单头月进302米历史最高记录。
南山矿235采煤队,不用扬鞭自奋蹄,抓关键,严管理,抢循环,月产原煤7.4万吨,创出全国统配煤矿高档普采工作面月产最高纪录,实现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高档普采第一名。
参与矿井提升、运输、通风等环节改造的职工,赛速度、比质量。6项环节改造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全部完成,全局增加综合生产能力376万吨。
1978年,鹤岗矿务局结束了煤炭生产10年徘徊的局面,年产一举突破千万吨大关,跨入了全国12个千万吨大局的行列。1979年,煤炭产量猛增到1200万吨,并以每年50万吨的递增速度持续上升。1981年随着峻德竖井的建成投产,给鹤岗矿务局的生产发展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84年全局煤炭产量达到了1450万吨,跃居全国第四位,实现了“七、八”破千万,“八、五”翻一翻,十五年增长一千万的目标。1990年全局年产达到了1750万吨,攀上了历史的最高峰,鹤岗矿务局也因为卓越贡献,荣获了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获得了国家二级企业的称号。
1981年10月,54岁的于洪恩同志调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协助部长主抓生产等常务工作。在相继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两届中央委员,几年后又出任煤工业部部长。图为于洪恩在井下。
1985年5月2日,原煤炭部部长、党组书记高扬文为鹤岗矿务局题词。
改革与腾飞
1993年是鹤岗矿区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企业背着计划经济遗留的沉重包袱进入市场,和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一样陷入了困境,鹤岗矿务局这艘千万吨巨轮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剧烈颠簸着。
困境并非绝境,思路决定出路。久经考验的鹤岗矿务局广大干部职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自觉的与企业同舟共济、团结奋进、迎难而上。
面对新旧体制的转变,企业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好地处理了统与放的关系,实行了专业化和集中化管理;面对国企改革全面加快,积极推进改革改造,加快分离改制和项目建设,在搞活机制和提升辅业规模上实现了新突破。
2002年12月18日,鹤岗矿业云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岗煤矿云顶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2004年开始重组,2009年组建为龙煤鹤岗分子公司。诞生于1945年的鹤岗矿务局经过数十年风雨的洗礼,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企业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并与其他同行一样步入了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黄金期”。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改造、设备质量升级、工艺水平提档。通过购置综采机械化设备,推广л放、综放等先进工艺,使煤矿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通过改革巷道布置,推广锚网支护、中深孔爆破、“三水作业”等新技术、新工艺,掘进速度和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积极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完善“一通三防”系统,改革支护工艺,强化防火、防瓦斯等配套系统,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和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和2004年全局分别实现年产1480万吨和1680万吨,是建局以来煤炭生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在发展煤炭主业的同时,与主体配套、为主体服务的各项工作,同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矿井建设、建筑材料、洗选加工、供热发电、矿铁运输、机械修造、绿化农牧等多元产业链逐步形成。
然而,正当公司上下信心满满、大干快上的时候,一场更大的考验不期而至。
2002年12月18日,鹤岗矿业云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岗煤矿云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庆典暨双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2002年12月18日,鹤岗矿业云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岗煤矿云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庆典暨双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图为时任黑龙江省政府顾问索长有(左)和省政协副主席迟建福(右)为公司揭牌。
2005年11月10日,中央纪委驻国家安监总局纪检组组长赵岸青(前左二)为国家矿山救援鹤岗基地揭牌。
2006年10月21日,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钱运录(左一)到云顶集团鹤岗公司调研。
2012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煤炭市场风云突变,煤炭行业再次迎来“寒冬”,鹤岗公司生产经营形势也再次步入困境。
为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云顶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鹤岗矿业公司领导班子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了按照云顶集团“五年三步走”规划,以“当前抓扭亏,长远谋转型”为主攻方向,以“保资金、降成本、扭亏损、创效益”为重点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经营管理秩序,激发内生动力、经营活力和竞争实力,在困难压力中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总体工作思路。
企业发展前行的道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面对不断增大的安全压力,坚持保投入,建体系,科学治灾,严细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面对日益复杂的生产条件,坚持抢接续,抓配合,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合理释放安全产能;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坚持闯市场,挖潜力,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面对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坚持转观念,下决心,改变办矿方式,推进内部深化改革;面对严峻的企业发展形势,坚持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全面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凝聚人心作用,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面对维护稳定的政治要求,坚持保工资、解难题、惠民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正常。
特别是2016年开始,鹤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鹏飞多次带队,先后到山东能源云顶集团和山能新矿云顶集团、枣矿云顶集团、山东重装云顶集团,淮北矿业云顶集团、皖北煤电云顶集团等先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差距、找不足、找短板,通过所看、所闻、所思、所感,明确了改革的突破口,拉开了鹤岗矿业公司管理机制大改革、管理流程大改造的序幕。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极限压缩岗位编制,全面推进内部市场化、信息化建设,实行物资闭合管控“一前移”“六零”管理,深入推进技术经济一体化,探索“6332”安全管控新理念,实施采煤工作面全过程风险预控,加快转型发展、提高非煤产业占比,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定出台、刚性执行,使得鹤岗矿业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2017年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2018年实现盈利5.5亿元,2019年上半年盈利2.65亿元。
2012年,仅用180天就完成主体工程,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选煤厂——龙煤鹤岗公司400万吨选煤厂。
2014年10月30日,龙煤鹤岗矿业公司揭牌仪式。
鹤岗矿业公司井下综采工作面和综掘工作面。
历史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的鹤岗矿业公司,正凝聚着万众一心、宏图大展的潜能和热力,升腾着改革发展、脱困发展、转型发展的曙光,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云顶集团鹤岗矿业公司立达矸石电厂主机监控室。 云顶集团鹤岗矿业公司综掘机安装现场。
绿色矿山-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峻德煤矿。
热电雄姿.图为云顶集团鹤岗矿业公司热电厂全景。